首页  >>   医院新闻

在心内科工作的两个月

来源:心内科     作者:蔡萱    编辑:江小兵     时间:2015-02-03 08:48:13     浏览:1945

怀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,我来到了传说中风险系数最高、人们谈之色变的科室——心内科,开始了我为期2个月的心内科学习工作。

一到科室,看到会议室一侧墙壁上锦旗挂满了整个墙壁,厚厚的叠加着,听着值班医生护士对病人病情的交班,心里不由的打鼓:“48个病人,4个病危!23个病重!”这是什么概念?

随后的几天,跟着王主任查房,看着病人病情的变化,心中暗暗在想,如果是我该怎么处理?主任似乎知道我的想法,讲解的越加仔细。“实践出真知”,6天后迎来了我第一个晚班,接班一会儿就来了个78岁的老年男性心衰患者,经询问病史及查体后,诊断为“肺部感染、冠心病、心功能4级”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,我急查患者血气分析,半小时后检验科报了该患者的酸碱度危急值7.23,我立即向王主任汇报,主任电话中指导我处理,十五分钟后还是来到科室,现场指导,等患者一切平稳后,才离开,此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。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可以了,那真是错啦,半夜三点二十分,该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,立即给予心外按压实施抢救并向主任汇报,10分钟主任的身影就出现在病房中,当时那种油然而生的安全感我终生难忘。在主任的指导下,有条不紊的抢救着,但终因患者年纪太大,基础病多,患者家属决定放弃治疗,回老家了。第二天,我沮丧的坐在电脑旁写着抢救记录,黄鑫安慰我说:“在心内,见惯生死,我们都锻炼成女汉子了”。

是啊,女汉子!在这个“女人当男人用,男人当牲口用”的职业中,不自我锻炼,怎么跟的上这样的节奏呢?在心内,我经常看到一起倒班的兄弟们下了晚班回不了家,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两点多,回家吃个饭又跑来接着干,医师办公室里经常是人满为患,误点吃饭那是常有的事。有一次,我上副班,快下班了来了一位病人,处理好病人写完病历已经是晚上8点了,当我疲惫的回到家中,妈妈帮我端来热饭热菜,可是我已经饿过头了,什么也不想吃,妈妈心疼的说“太辛苦了!”,我觉得很不好意思“妈,你快别这么说,我和其他兄弟们比我这算什么呀,他们的工作强度比我大的多的多,常年累月、一天到晚泡在科里,家庭孩子都顾不上,那才是真正的辛苦”。

工作虽然辛苦,但相处久了,我还是发现了这里的好——这里的人好!

心内人团队意识强,协作互助,团结友爱。可能是科室的性质所决定的,在这么一个高风险科室,团队协作尤为重要。大家都知道抢救病人,速度很重要,“时间就是生命”,心内科抢救病人,大家都会积极的上去帮忙,能帮什么就做什么,不需要招呼,协作互助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心内人对于知识毫不保守,向他们请教,他们是“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”,一次我问黎庆一个心电图方面的问题,他当时讲解了一番,等开完医嘱,他又拿出草稿纸,连笔带画深入浅出的就这个问题进行拓展讲解,我们几个听完大呼过瘾,很有一种“胜读十年书”的感触。

心内还有一支专业素养很高的护士团队,她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,及时向医生汇报,避免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病情变化的发生,是医生的好帮手。一次我上晚班,接班后陆续有手术病人返回病房,有一个患者当天冠脉中放了两个支架,返回病房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但一个多小时后,患者感胸闷,恶心,护士刘文霞向我报告,立即做心电图示:与以前的心电图无多大改变,测血压60/30mmHg,我刚说静推5mg多巴胺,就见文霞拿着装有多巴胺药物的注射器过来了,她已经想到了这个病人需要这么处理,准备好了东西,我一说她就可以执行,为抢救病人节约了时间,这是怎样的专业素养啊!和这样的团队合作,怎么不会感到安心呢?最后患者转危为安。

短短的二个月时间,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、友谊,还收获了一种对待工作的理念,也许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种全新的诠释,心内科我爱你!心内人,我爱你们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12月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