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>   医院新闻

医护人员与病人的心理辅导

来源:神经外科二     作者:简雪琴    编辑:江小兵     时间:2015-03-11 10:40:35     浏览:1907

与病人的沟通在整个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,当一个病人入院之后,心理的压力,思维完全不一样,可能处处都有一种戒备的态度,疑这疑那的,各种担心。我们作为医护人员,应该在这方面着重注意一下,不能的话会带来各种抱怨,各种厌恶医院的想法。如果我们在这一块能够做到足够的服务态度,那将是整个医院的形象极大提升。

沟通是病人最需要的心理安慰,我们需要在这一点上提升服务的心理太多。语言是交流的工具, 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, 医护人员必须善于运用语言 艺术,达到有效沟通,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,早日康复。医护人员语言美,不只是医德问 题,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,因此,医护人员一定要重视语言在临床工 作中的意义, 不但要善于使用美好语言, 避免伤害性语言, 还要讲究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。 临床实践中,医护人员应当熟练运用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: ② 慰性语言。 ②鼓励性语言。 ③劝说性语言。 ④积极的暗示性语言。 ⑤指令性语言。

1.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的起点。称呼得体,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,为以后 的交往打下互相尊重、互相信任的基础。医护人员称呼病人的原则是:①要根据病人身份、 职业、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,力求确当。②避免直呼其名,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 礼貌。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。④与病人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,适当用敬称,以示尊重。

 2.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低估,幽默是语言的润滑剂,幽默风趣,秒语连珠,能使 双方很快熟悉起来,一句能使人笑逐言开的幽默语言,可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,增加战胜疾 病的信心。幽默也是化解矛盾,解释疑虑的很好手段。幽默一定要分清场合,不能让人有油 滑之感。要内容高雅,态度友善,行为适度,区别对象。

3.多用称赞的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赞美别人,真诚的赞美,与人与己都有重要意义,对病人尤其如此, 要有悦纳的态度。 能否熟练应用赞美的艺术, 已经是衡量一个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标志之一。 虽然赞美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, 但却可以对病人产生深刻的影响。 病人可以一扫得病后 的自卑心理,重新树立自我对社会及家庭的价值。赞美是一件好事,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情, 因此要注意事实求是,措辞得当。学会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。要学会间接的赞美 他人,一般来讲,间接赞美他人的话最后都会传到病人耳中,增加可信度,有时当面赞扬, 会给人一种虚假和吹捧的感觉。必须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,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去赞美别人。用赞美代替鼓励,能够树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。

4.语言表达简洁明确 医患沟通要求语言的表达清楚、准确、简洁、条理清楚。避免措词不当、思维混乱、重 点不突出及讲对方不能理解的术语等情况。 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, 用通俗化语 言表达,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。

 5.讲究提问的技巧 在与病人交往时,主要采取“开放式”谈话方式,适时采用“封闭式”谈话,要尽量避 免“审问式”提问。 “开放式”提问使病人有主动、自由表达自已的可能,便于全面了解病 人的思想情感。 “封闭式”提问只允许病人回答是与否,这便于医务人员对关键的信息有较 肯定的答案, 有利与疾病的鉴别诊断。 交流过程中可根据谈话内容酌情交替使用这两种方式。

6.使用保护性语言,忌用伤害性语言 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有技巧地使用保护性语言, 避免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 的心理刺激。 对不良的预后在病人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不直接向病人透露, 以减少病人的 恐惧,可以先和家属沟通。有时为了得到病人的配合,告之预后实属必须,也应得到家属同 意和配合,但需注意方式和方法。伤害性语言会给人以伤害刺激,从而通过皮层与内脏相关 的机制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。 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, 会引起或加重病情。 医患沟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下几种伤害性语言:①直接伤害性语言。如“你这个病人真不 讲理。 ②消极暗示性语言。如“这样的治疗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了。 ③窃窃私语。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 由于每个医院的条件不同,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同,对同一疾病认识可能有不同,因而对 同一疾病的处理方法也有可能不同,更何况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 程,故医生不要评价他人的诊疗,否则常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,甚至引发医疗纠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