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>   院感管理

这样吃饭的人,患脂肪肝风险大增!

来源:综合江西卫生健康、深圳卫健委     作者:综合江西卫生健康、深圳卫健委    编辑:新余市人民医院     时间:2024-12-09 08:50:53     浏览:107


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
不少人吃饭的速度越来越快
匆匆几口就吃完了一餐
殊不知,日前有研究发现
这样吃饭快的人
患脂肪肝风险大大增加

并且与多种代谢紊乱疾病相关



01 吃饭快,脂肪肝风险或增81%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近日,我国一项涉及近2000人的最新研究显示:吃饭速度快,或增加脂肪肝风险,每周快速进食≥2次,与脂肪肝风险增加81%相关。

这项研究共纳入1965名中国人,他们平均年龄54岁,快速进食被定义为进餐时间在5分钟以内。

根据快速进食的频率,参与者被分为3类:每月≤1次、每周≤1次、每周≥2次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团队分析了快速进食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。

结果发现,在快速进食频率不同的参与者中,每月≤1次、每周≤1次、每周≥2次,脂肪肝患者比例分别为46.2%50.5%59.3%

分析发现,吃饭快与脂肪肝风险独立相关,风险增加29%

与每月快速进食≤1次相比,每周≤1次、每周≥2次的人,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增加20%45%

进一步调整代谢参数发现,每周快速进食≥2次,与脂肪肝风险增加81%相关。

对于其中潜在的机制,研究指出,快速进食可能导致能量摄入过多,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脂肪肝风险升高。

此外,快速进食可通过参与「肠-肝-脂肪轴」来调节肝脏脂质代谢。



02 放慢吃饭速度,会发生什么?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从人看到、闻到食物起,负责调节饱腹感、抑制食欲的「瘦素」就开始分泌,但需要20~30分钟才能发挥作用。

如果吃饭过快,会在「饱感」反馈还未形成之前,就吃下过量的食物,瘦素也来不及告诉大脑“该停止了”,摄入的食物量就会超过人体实际需求

如果能放慢吃饭速度,身体会用一系列变化感激你。


胃肠道功能转好

吃得太快易吞咽大量空气,导致打嗝和饱胀感,同时食物未经充分咀嚼便进入胃部,增加胃的蠕动负担。相反,细嚼慢咽能延长咀嚼时间,为胃肠道减负,长期如此可缓解胃胀、胃酸过多、胃痛及消化不良,有效保护胃黏膜


代谢改善

研究表明,相比吃饭慢的人,吃饭快可使肥胖风险增加2倍;经常狼吞虎咽的人,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。放慢进食速度,有助避免进食过多,肥胖和糖尿病风险都会降低,与肥胖相关的其他代谢性疾病风险也随之下降。


大脑受益

吃饭时多咀嚼,可以使记忆中枢——海马体的血流量增加。之前日本也有研究发现,咀嚼不足有损大脑记忆功能。用一定的节奏咀嚼,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分泌,这种激素能让我们感到幸福、愉悦。


气血更充盈

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,如果能将食物充分咀嚼烂,会减轻胃的工作压力,吃进去的食物才能更好地“演变”为气血等养分,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。





03 两个改变,降低疾病风险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调整用餐时间

早餐宜早不宜迟。2024年《食品与功能》的研究发现,早餐吃得过晚会导致身体生物年龄增大,加速衰老。建议早餐最好在8点前吃完,以避免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。

晚餐时间要规律。2021年《营养素》杂志的研究显示,20点前吃完晚餐的人疾病风险更低。晚餐时间最好规律,与睡眠间隔3-4小时以上最为健康。



改变进餐顺序

进餐顺序对身体健康有显著影响。《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》建议,先喝汤、再吃菜、最后吃主食的进食习惯有助于减少餐后血糖波动。新加坡研究人员的研究也证实,“蔬菜→蛋白质肉类→主食”的吃饭顺序对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最好。如果难以做到,可以先吃蔬菜,再一口肉一口饭地吃。





04 要是得了脂肪肝7件事要做好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不喝酒。一旦诊断出脂肪肝,患者应绝对禁酒,因为受伤的肝脏无法处理酒精,会加速恶化进程。

健康减肥。饮食控制对脂肪肝至关重要,减肥是核心任务。同时,积极适度锻炼,进行户外活动。

不擅自用药。脂肪肝患者应避免摄入大量药物和化学物质,以免加重肝脏受损。但在医生指导下,可服用相关药物。

少吃高脂肪食物。脂肪肝患者应少摄入脂肪,如肥肉和油炸食品,给肝脏休息调整时间。

多吃新鲜蔬菜。有机食物可减轻肝脏负担,建议每天食用500克新鲜绿叶蔬菜。

补充重要氨基酸。如N-乙酰半胱氨酸,可保护肝脏功能,改善脂肪肝病情。鸡肉在烹饪中能释放有益氨基酸。

多摄入蛋白质。补充蛋白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,但需注意红肉、鸡蛋黄的摄入量,并常吃豆制品和鸡肉。最佳来源是鱼和虾。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