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医院新闻张中华:微创精研拓泌外 仁心传帮带新人来源:新余市人民医院 作者:新余市人民医院 编辑:新余市人民医院 时间:2025-09-18 14:57:15 浏览:22
“余医工匠”获得者:张中华
张中华,男,泌尿外科主任,主任医师,中共党员,医学硕士,研究生学历。学术影响及荣誉:江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,江西省医学会泌尿内镜学会委员,江西省医学会男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江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泌尿外科专科医联体理事会常务理事,江西省整合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系统结石分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保健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。 新余市五一劳动奖章,新余市先进工作者,新余市优秀共产党员,新时代赣鄱先锋,新余市“五大名医”,新余市首届医师节优秀执业医师,新余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,新余市卫健系统优秀共产党员,新余市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,新余市人民医院“名医”称号,新余市人民医院学术技术带头人。 专业特长及科研水平: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,尤其擅长泌尿外科疾病微创治疗。如腹腔镜下泌尿系肿瘤根治术、经皮肾镜取石术、经尿道可吸引输尿管软镜大功率激光碎石取石术、前列腺汽化电切术、膀胱肿瘤电切术以及其他后腹腔镜手术等。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,发表SCI(2区,影响因子6.8分)1篇,国家级论文20余篇,开展多项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。
从“开放”到“微创”,以技术革新引领学科跨越
作为新余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,张中华主任医师的从医之路,始终与科室的发展变革紧密相连。二十余载从医时光里,他亲历并主导了科室从“开放手术时代”到“全微创手术时代”的跨越式发展,以不懈钻研的韧劲和敢闯敢试的魄力,为区域泌尿外科诊疗水平的提升按下“加速键”。 早年间,泌尿外科手术多以开放术式为主,患者术后恢复慢、创伤大、并发症风险较高。目睹患者承受的痛苦,张中华暗下决心:“一定要让微创技术在科室落地生根,让患者少遭罪、早康复。”为实现这一目标,他利用休息时间深耕微创领域知识,先后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腹腔镜、经皮肾镜等前沿微创技术,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手术细节、操作要点和临床心得,常常钻研至深夜。 面对技术推广初期的质疑与困难,他身先士卒,率先开展腹腔镜下泌尿系肿瘤根治术、经皮肾镜取石术等复杂微创手术,每一台手术都全程把控细节,术后带领团队复盘总结,不断优化手术流程。 历经数年攻坚,张中华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微创技术难题:成功开展经尿道输尿管软镜大功率激光碎石取石术,解决了复杂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难题;熟练掌握前列腺汽化电切术、膀胱肿瘤电切术等系列微创术式,让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-5天;创新开展多项后腹腔镜手术,填补了新余市泌尿外科微创领域的空白。如今,新余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已彻底摆脱“开放手术依赖”,微创手术占比稳居区域前列,成为当地公认的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权威科室,无数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微创诊疗服务。
“科室最后一个下班”,做团队的“定海神针”
在新余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,“张主任是最后一个下班的人”早已是科室成员的共识。每天清晨,他总是第一个到科室,查看住院患者病情、梳理当日手术安排;傍晚,当其他医护人员陆续下班,他依然在医院忙碌着 ——要么在手术室指导年轻医生完成最后一台手术,要么在病房叮嘱患者术后注意事项,要么在办公室为年轻医生讲解手术方案。 “年轻医生需要手术实践才能成长,我多留一会儿,就能给他们多创造一次上手的机会。”这是张中华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手术台上,他坚持“放眼不放手”的带教原则:对于年轻医生能独立完成的操作,他在旁密切观察,适时提醒细节;遇到复杂环节,他亲手示范,边操作边讲解“为什么这么做”“风险点在哪里”。 多年来,张中华就像团队里的“定海神针”:手术遇到难题时,大家知道“找主任准能解决”;面对复杂病例拿不定主意时,他总能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给出精准判断;年轻医生心态浮躁时,他会以“医生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患者生命”的叮嘱引导其沉心钻研。在他的带动下,一批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,泌尿外科团队的整体诊疗能力稳步提升。
以“精”立身:对患者负责,让手术“零瑕疵”
“对待患者,严谨规范是底线;开展手术,精益求精是追求。”这是张中华从医多年坚守的准则。无论患者病情轻重、年龄大小,他都坚持“一视同仁”:接诊时详细询问病史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;术前反复研究影像学资料,联合团队制定多套手术方案,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做好应对准备;术后每天多次查房,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、伤口恢复情况,根据恢复进度调整治疗方案。他常对团队说:“手术没有‘差不多’,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,每一次决策都要谨慎,要让患者在我们这里得到最规范、最优质的治疗。”正是这份对“精准”的执着,让他带领团队完成的数千台手术,始终保持着低并发症、高成功率的记录,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信赖。
科研与教学并重,筑牢学科发展“双引擎”
在深耕临床的同时,张中华深知“科研是临床的翅膀,教学是学科的未来”。作为科室学术技术带头人,他牵头组建科研小组,围绕泌尿外科临床难题开展研究,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,将临床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。其中,他主导的多项研究聚焦微创技术的优化与创新,相关成果发表于SCI(2区,影响因子6.8分)期刊及国家级核心期刊,为泌尿外科微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参考。 在医学教育领域,张中华同样倾注心力。作为外科规培基地主任、外科教研室主任,他承担着年轻医生规范化培训、实习医学生带教等任务,始终坚持“理论联系临床”的教学理念。讲课中,他会结合自己经手的典型病例,把抽象的医学知识讲得生动易懂;带教时,他带着学生参与问诊、手术、病例讨论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诊疗思维。学生们都说:“张老师讲课不枯燥,总能把复杂的手术原理讲明白,跟着他学习,能学到真本事。” 从推动学科技术革新的“领路人”,到支撑团队成长的“定海神针”,再到患者信赖的“好医生”、学生敬佩的“好老师”,张中华用二十余载的坚守与付出,诠释了一名泌尿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。他常说:“泌尿外科的发展没有终点,带好团队、治好患者、做好传承,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。”未来,他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,在医学道路上笃定前行,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希望,为学科发展培养更多中坚力量。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