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>   医院新闻

杨勇:妙手仁心 精“医”求精,在打造国家临床重点学科的征程上乘风破浪!

来源:新余市人民医院     作者:新余市人民医院    编辑:新余市人民医院     时间:2025-09-24 15:33:17     浏览:11

“余医工匠”获得者:杨勇
  杨勇,男,49岁,中共党员,主任医师,南昌大学医学院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现任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主任,新余市博士智库协会支部书记兼副理事长,江西省第七批援疆干部。“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(骨科)”项目负责人、新余市“杨勇骨科·椎间盘病专科”名医工作室领衔人。
  学术影响及荣誉:新余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、新余市骨科质控中心主任、中国肢残康复学会脊柱微创分会委员、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委会全国委员、江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、江西省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骨与软组织肿瘤分会常委、江西省研究型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、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、江西省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委会常委等。
  新余市高层次人才,新余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,新余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新余市优秀共产党员,新余市优秀医师,新余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,新余市最美科技工作者,新余市人民医院首届“德艺双馨”好大夫,新余市人民医院首届“名医”称号,新余市人民医院首届“余医工匠”称号。
  专业特长及科研水平:从事临床工作27年,作为新余市知名的骨科专家之一,在脊柱、关节、创伤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尤其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治。对复杂颈椎病、脊柱侧弯畸形、复杂腰椎疾病等疑难杂症有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,另外,在省内较早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手术:“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(PELD)”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(UBE)下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”等,其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处于省内先进水平,每年完成骨科三四级手术800余例。
  近年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SCI论文3篇,北大核心论文2篇;完成省市级课题10余项,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课题中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,三等奖一项。

以“拼”筑基:从 “拼命三郎” 到骨科技术领航者
  年轻时的杨勇,是医院里闻名的 “拼命三郎”—— 以医院为家,把患者放在首位,在临床一线扎实苦干、深耕技术。为突破医疗技术瓶颈,他始终保持“空杯心态”,多次奔赴国内顶尖医院进修深造:2008年赴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系统学习1年,后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、广州南方医院、南昌大学一附院等知名医院交流精进。
  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极致追求,让他带回了前沿理念与先进技术,率先在新余市内开展20余项 “市内领先、省内先进” 的高难度技术,填补了当地多项骨科空白。例如:攻克复杂脊柱疾病,开展 “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复杂颈椎病”“脊柱畸形的截骨矫形术”,为疑难脊柱患者打开康复之门;突破上颈椎手术禁区,熟练运用 “上颈椎椎弓根钉技术”,解决上颈椎手术风险高、操作难的行业痛点;引领微创技术革新,聚焦微创脊柱外科,开展 “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”“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(UBE)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疾病”,其脊柱内镜微创治疗水平稳居省内前列,吸引了新余周边众多患者慕名求医。  
  2023年,一位患颈肩痛20余年、四肢麻木无力半年且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女性患者求医,检查显示其病情极为复杂:寰枢椎半脱位压迫脊髓,合并下颈椎椎管狭窄,且有脑梗病史。上颈椎手术本就风险极高,稍有不慎可能压迫生命中枢,导致呼吸心跳骤停;但不手术,患者生命随时面临威胁。
 “不能让患者失去希望!” 抱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决心,杨勇带领团队反复研讨方案,最终主刀实施 “寰枢椎脱位后路切开复位颈1、2椎弓根钉内固定+下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”。手术圆满成功,患者术后即刻感觉四肢麻木缓解,术后第三天便能自行下地行走,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。这样的救治案例,在杨勇的从医经历中不胜枚举。

以“带”聚力:从“个人标杆”到精英团队打造者
  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团队的力量无穷;学科要发展,人才是核心。” 这是杨勇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深知,只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、凝聚力强的团队,才能让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真正 “立起来、强起来”。 
  自 2013 年担任骨科主任以来,他将 “人才培养” 放在科室建设首位,对年轻医生 “倾尽相传、不遗余力”:手术台上,他坚持 “放手不放眼” 的带教原则——年轻医生能独立完成的操作,他在旁密切观察、细节提醒;遇到复杂环节,他亲手示范,边操作边拆解 “为什么这么做”“风险点在哪里”,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。
  在科室管理中,他更是 “率先垂范”:要求同事做到的,自己先做到;禁止同事做的,自己绝不触碰。在他的带领下,科室团队拧成一股绳,锐意进取、协同作战——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骨科,如今已成为医院的 “明星科室”,在2019-2024年医院科室 DRGs排名中,连续多年位列手术科室第一名,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以 “研”赋能:从“临床专家”到学科发展推动者
  “科研工作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比如目前很多骨科疾病的发病机制等还没有定论,如果我们在科研上有更多的成果,不仅能给临床工作打好基础,并且会带来质的变化。”这是杨勇主任经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。作为新余市学术技术带头人,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,杨勇利用业余时间,不断总结病例经验,进行科学研究。他牵头组建科研小组,围绕骨外科临床难题开展研究,近年来完成省市级课题10余项,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课题中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,三等奖一项。发表论文20余篇,其中SCI论文3篇,北大核心论文2篇;为骨科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参考。 
  正是杨勇对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思想,近年来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:骨科学科在2019年评为南昌大学二附院骨科省市共建学科,2021年为南昌大学一附院骨科省市共建学科,2023年被评为江西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,2024年又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项目,并成立新余市“杨勇骨科·椎间盘疾病名医工作室”,实现了新余市医疗系统历史性的突破。
  “古之成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。”相信杨勇带领的骨科人,将以仁心为灯,以技术为刃,以“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”建设为契机,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发展,在守护百姓骨骼健康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上步履不停,让 “医者担当” 在每一次康复的笑容里,绽放更温暖的力量。